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能够种植原产地中东的小麦;和西方相同的铜空头斧和矛(中国北方的铜矿并不多);会使用马车;突然出现的甲骨文(中国缺乏原始的,在甲骨文之前象形文字实物)似乎突然拥有这些的殷商是外来户吗?

主流历史学认为华夏文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夏商周是一脉相承的.而田野考古学家,中正大学,中山大学教授,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郭静云,提供分析殷墟文物和郑()()文物的巨大不同;结合各种资料资料,提出中国原生农耕文明发祥地应在长江流域,这是稻作文化的故乡,尤在长江中游最早形成国家文明。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至新石器时代,其文化发展一脉相承至青铜时代早期,致力于发展稻作农业生活方式。在屈家岭、石家河时期相继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出现以云梦大泽和江、汉、澧诸水为枢纽的连城邦国与交换贸易网络,开启东亚最早的文明化进程。

夏和商在一段时间是并立的

我们从以下常识考虑,可以认可长江流域起源说:

1,长江流域气候比较温暖,原始的农耕文明发祥地往往处于温暖地区, 郭静云教授提出的东方苏美尔

2,长江流域的铜矿比中国北方多得多.

3,大禹治水的故事应当发生在水量更加充沛的长江流域.

郭静云教授认为: 

直至距今3400年前,掌握马车技术的北方族群来到殷墟建都,打败盘龙城而自立为“商”,逐步将“汤商”的故事与自己的家谱合并,以此强调屈原所谓之“殷宗”政权的正统性,以及对于本土政权的传承。自此,原本存在于江汉流域的古老文明,湮没于后世文献中。殷商王族占领中原的历史,相当于加喜特人占据巴比伦、喜克索斯人占据古埃及,有着共同的世界史背景。

殷商在各地文明基础上,以多元及整体化的上古帝国文明面貌出现,开启新的历史阶段,并为此后中国“一体”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个同样自称为“商”的政权,统一系统化的祭礼结构,又结合各地信仰、文化。殷商时期,虽然很多地区仍保留其独特的文化及信仰,但上古帝国的上层文化呈现出广泛的一致性以及深刻的同化程度,在极为宽广的地域、跨国家的文化中,可以发现同类礼器、相近的祭礼方式等。即使殷商周围的国家,也深受其影响,成为将来跨国多元文化间彼此同化的基础。

和郭静云教授论战的社科院考古所许宏研究员不赞成郭教授的中华文明自南向北传播的说法,但他也承认,看到郭书后感到震撼。他说:“夏商周考古,从其定名看就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注重‘以复原王统历史为目的的研究’。业内学者已经开始反思我们既往的研究思路、方法与结论。下一步,应该超越传统思维,以考古学为本位,构建可与全球文明史研究接轨的中国青铜时代研究的话语体系,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视角与方法随着整个中国考古学的学科转型而得到提升。”

我想起周有光老人的名言: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话题:



0

推荐

朱伯刚

朱伯刚

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知识就是美德 真实就是力量 理性促进改善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