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见到学生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氢锂钠钾铷铯钫…”的情景,我总有种奇妙的感觉,想到:外国学生用母语把“Hydrogeium,Lithium,Natrium,Kalium,Rubidium,Caesium,Francium” 背诵、默写应当是难度更大吧.
中文化学化学用字的优点除了自身的单音节以外,我们看看构成:常温下是气体的,有“气”字头;常温下是液体的,有“水”字旁。是金属元素的就有“金”字旁。中文学化学的这种便利,得益于沿用百多年的元素命名法:取西文首音的同音汉字,配以标识元素常态的偏旁——其创始者,便以徐寿为首。同治七年(1868年),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徐寿父子都参加了译书工作。
“译述数年成书甚富,日本闻之派柳原前光等赴局访问,购取译本仿行,故今日本所译化学名词多有相同者”
我们看看日本的化学名词虽然和中文多有相同者,也有不如中文方便,例如“氢”日文为“水素”,就没有中文的气体,很轻的含义。
查1868年正是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一年。
反观大清帝国几乎同一时期开展的洋务运动,天朝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是始终坚持”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师夷制夷” 、 “ 中体西用”坚持大清特色的社会制度,坚定不移的维护天朝统治者的基本利益.
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仅仅二十多年时间就被原来的学生,认真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的日本打得满地找牙.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0
推荐